新聞中心
資訊分類
看江蘇省常州市“海綿城市”治理城市內澇的方案
看江蘇省常州市“海綿城市”治理城市內澇的方案
- 作者:深圳市海綿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來源:www.hr7k.com
- 發布時間:2020-07-03 11:00
- 訪問量:
突如其來的暴雨,加劇了城市排洪負擔。6月27日,湖北宜昌、襄陽、荊州等地拉響暴雨紅色警報,宜昌的兩小時降水量和三小時降水量均達到20年一遇標準,城區不少區域內澇積水嚴重。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多地遭遇城市內澇
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導致無法及時排澇。6月23日以來江西省北部、中部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多地出現大暴雨,其中萍鄉、宜春、吉安、九江、撫州等地受災嚴重。部分城鄉內,大量房屋積水,部分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被沖毀,車輛被洪水沖走。
進入6月以來,南方地區暴雨不斷。截止到6月30日,中央氣象臺連發29天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

圖片來源:中新網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將逐步轉冷,或將進入拉尼娜狀態。
這意味著,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國南方多雨區主要位于江南大部、華南北部和西南地區東部,北方多雨區位于東北地區大部、華北大部、黃淮、內蒙古西部和西北地區中北部,需防范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上游、淮河流域北部、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現洪澇。
城市規劃導致排水不暢
年年暴雨,年年內澇。為何城市排水系統如此脆弱?
城市建設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最初,因缺乏長遠規劃意識,一些城市因勢而建,房屋大多建在河流旁,河道是天然的排水設施,交叉的河道形成排水管網。隨著城市的發展,為配合經濟發展、交通規劃、資源配置等需要,有些城市以同心圓的方式向外擴張,排水管網不能再依水而建。
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程曉陶委員認為,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設“先地上,后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一旦遭遇暴雨等極端天氣,容易出現城市內澇。
住建部2010年對32個省的351個城市的內澇情況調研顯示,自2008年起,有213個城市發生過不同程度的積水內澇,占調查城市的62%。也就是說,超過半數的城市發生過內澇災害。包括干旱少雨的西安、沈陽等城市,內澇災害次數一年甚至超過3次。
城市里的水排不出去的另一個原因是,城市建設的路面硬化。
城市道路多以不透水的瀝青、水泥路面為主,硬化后的路面,徑流系數可達0。9。地表徑流系數是分析城市內澇成因的重要參數。徑流系數越大則代表降雨越不易被土壤吸收,亦會增加排水溝渠的負荷。
一般情況下,公園草地的徑流系數為0。15。然而,原本可用來吸收雨水的綠地、土質地面,被不透水的水泥路覆蓋,使城市徑流系數增大,地表調蓄能力下降。如遇短時強降雨,天然的滲水系統無法發揮作用,城市排水管網一時間又無法負擔,從而易發生城市內澇。
看江蘇省常州市“海綿城市”治理城市內澇的方案

為防止城市內澇,江蘇省常州市將試點建設海綿城市小區升級改造,改造內容包括雨污分流、海綿設施、新建雨水管道、一體化泵站,改造后的小區將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
從常州市住建部門獲悉,常州作為全省試點城市,通過試點區各類項目建設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將帶動全市海綿城市建設的全面推進,最終實現“雨天不積不澇,平時水清岸綠”的目標。
據了解,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一座“會呼吸”的城市,在下雨時,海綿設施可以起到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作用;在需要用水時,海綿設施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可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

圖片來源:海綿雨水收集模塊廠家
通過鋪設透水材料,建設淺草溝、下凹式綠地、蓄水模塊等海綿設施,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東部新區,在2019年超強臺風“利奇馬”來襲時,經受住了狂風暴雨的考驗。臺風過后,“雨停路干不看海”,各雨水泵站排水順暢,處于低水位運行狀態,路網通行順暢。
為了消除“城市看海、大雨必澇”的窘況,云南省玉溪市也積極探索建設海綿城市,將試點區劃分為6個匯水分區和42個排水分區,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的措施,分散消納地表徑流,減小城市排水管網壓力,系統地、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內澇點的問題。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是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一環。針對雨污混流的問題,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進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在現狀排水管道質量合格的前提下,保留主路現狀合流管道作為雨水管道使用,結合海綿設施建設新建宅前雨水管道;在小區內新建宅前污水管道及主路污水管道,將小區內污水分區域接入市政主污水管道,實現雨污分流。
目前,全國共有30個試點城市正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除了增強城市防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還有利于修復水生態、涵養水資源、提升水安全。常州市印發的《2020年常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中明確表示,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等手段控制削減入河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把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期間行之有效的改革創新舉措制度化,同步加快建設初期雨水收集處理設施。
注:來源:中國環境APP
海綿雨水收集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ww。spongerain。com)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詞:
上一個:
“海綿城市”發力建設破解“城市看海”
上一個:
“海綿城市”發力建設破解“城市看海”
雨水回收利用收集系統 丨 雨水收集系統 丨 雨水收集模塊 丨 海綿城市建設 丨 深圳海綿雨水利用公司
深圳市海綿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粵ICP備15019505號-1 | 粵公網安備 44030902001861號
地址: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華榮路148號 雨水收集廠家聯系方式: (0755)2376-0379 雨水收集廠家郵箱: hmys@spongera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