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
資訊分類
留出蓄水空間,“海綿城市”建設趨向“進階”
- 分類:海綿城市建設
- 作者:深圳市海綿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來源:www.hr7k.com
- 發布時間:2020-03-23 10:59
留出蓄水空間,“海綿城市”建設趨向“進階”
“針對現有城市問題提出的,目的是解決環境與建設之間的矛盾。”旨在緩解城市內澇、實現雨水凈化利用的海綿城市將在未來三年內駛入快車道。但值得關注的是,海綿城市建設并不是盲目的工程堆砌,而是能夠最大程度協同發揮的生態修復系統。
城市“內澇”甩鍋給暴雨還是規劃
入夏以來,多地遭遇暴雨,不少城市再次凸顯內澇困境。而近日出現的強降雨以及隨之而來城市內澇,或將倒逼海綿城市建設提速。
內澇是傳統城市建設模式所遺留下的歷史欠債。當然,城市頻頻內澇不能把“鍋”都甩給暴雨,城市規劃建設也是關鍵影響因素。由于早期城建資金不足,城市發展對基礎設施的不重視,造成排水系統建設相對滯后。而傳統城市的建設模式,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這不僅僅將原有的蓄水排洪模式打亂,大片不透水的城市地表進一步阻隔了雨水的快速下滲,形成地表徑流。
一方面,近一半的城市水資源短缺;另一方面據住建部對全國351座城市統計發現,超過60%的城市發生過內澇。而以順應自然的方法排水防澇,用綠色理念系統地修復水生態,成為中國城市雨洪管理的一大趨勢。其中,建設海綿城市,是談及城市內澇治理時被頻繁提及的“藥方”。因地制宜采取針對性措施,增設下凹式綠地和植草溝等,減少雨水流入下水管道的水量,從而減輕管網壓力,此外也可減緩熱島效應和霧霾的影響,對水質改善起到作用。
2020年,預計年投資將超過4000億元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將更多的雨水留住,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有降雨時,能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也就是,“小雨蓄起來,中雨排出去,大雨別成災”,將蓄存的水充分加以利用讓城市更加安全、生態和清潔。這也為今后的城市設計和擴展提出了新思路:在進行城市擴建時,需要留出蓄水和吸納水的空間。
目前全國已有370個城市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為了緩解城市內澇,2015年以來,中國先后兩批把30個城市列為海綿城市試點。根據國務院要求,未來三年內,各城市應有20%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達到80%的面積。隨即,國家先后公布兩批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重點是要解決城市建設中的水環境、水生態和內澇問題。按當前國家海綿城市的建設規劃,據估計,至2020年,全國每年投資總額預計將超過4000億元。
但海綿也有飽和的時候,因此,海綿城市在建設工程設施時是有標準的,應該要求在標準內有效。由于每座試點城市中海綿城市項目僅占建成區面積的一部分,因此試點城市發生內澇,并不能完全歸咎于該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質量。同時很難有統一的技術要求和標準,有些試點城市缺乏對自身水問題的準確把握和科學診斷,缺乏有針對性的特色方案。在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看來,“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和它在短期內能夠達到防洪排澇的目標是兩碼事兒。”關鍵詞,是“低影響”。
作為一個由點、線、面構成的龐大系統工程,海綿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時間和過程加以檢驗。而雨季過半,城市“看海”是一個提醒,也是一個開始。如何通過暴雨的大考、真誠地“與水交朋友”,將是大多數城市扎根生態修復的題中之義。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文科園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圖文資料來源于網絡,僅用于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小編,將及時更正刪除
關鍵詞:
上一個:
海綿城市建設中的“辯證法”
下一個:
海綿城市建設的角度上_分析園林綠地的應用
上一個:
海綿城市建設中的“辯證法”
下一個:
海綿城市建設的角度上_分析園林綠地的應用
雨水回收利用收集系統 丨 雨水收集系統 丨 雨水收集模塊 丨 海綿城市建設 丨 深圳海綿雨水利用公司
深圳市海綿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粵ICP備15019505號-1 | 粵公網安備 44030902001861號
地址: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華榮路148號 雨水收集廠家聯系方式: (0755)2376-0379 雨水收集廠家郵箱: hmys@spongerain.com